养殖技术
首页 / 养殖技术 / 养殖技术

水霉病

时间:2021-07-10 10:03 来源:鱼兴堂(水产科技)官方

水霉病(Saprolegniasis)

    广存于世界各地的淡水或半咸水水域及潮湿土壤中,于死亡的有机物上腐生,为一种常在的霉菌。发生主要因为紧迫造成的二次性感染,鱼只因拥挤、移动或其他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,造成体表组织受伤,水中的水霉病游孢子即伺机附着,于坏死组织上开始发芽形成菌丝,菌丝除寄生于坏死组织外,尚可漫延侵入附近的正常组织,分泌消化酵素分解周围组织,更而贯穿真皮深入肌肉,使皮肤与肌肉坏死崩解。

一、病因

       水霉菌广存于世界各地的淡水或半咸水水域及潮湿土壤中,于死亡的有机物上腐生,为一种常在的霉菌,主要有水霉目(Saprolegniales)、霜霉(peronosporales)及水节霉目(Leptomitales)等,又以水霉菌(Saprolegnia)最为常见,于10~15℃时最适合生长,25℃以上时各中的游孢子(zoospore)繁殖力减弱,较不易感染,于鳟鱼几乎全年皆可发生。

       水霉病的发生主要因为紧迫造成的二次性感染,鱼只因拥挤、移动或其他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,造成体表组织受伤,水中的水霉病游孢子即伺机附着,于坏死组织上开始发芽形成菌丝,菌丝除寄生于坏死组织外,尚可漫延侵入附近的正常组织,分泌消化酵素分解周围组织,更而贯穿真皮深入肌肉,使皮肤与肌肉坏死崩解。表层的菌丝则向外延伸,形成如棉絮状的覆盖物,并于末端形成孢子囊,放出游孢子到水中,经由水而传播各处。   

二、症状

1、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。

2. 病变部位初期呈圆形,后期则呈不规则的斑块,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裸露。 

3. 鳃组织亦会被侵犯感染,造成死亡。

诊断 

 1. 观察体表棉絮状的覆盖物。  

 2. 病变部压片,以显微镜检查时,可观察到水霉病的菌丝及孢子囊等。  

 3. 霉菌种类的判别需经培养及鉴定。

三、治疗

1、福尔马林(formalin)  100~250ppm,流浴1小时。 

2. 食盐(最好选用无碘盐,因为过量的碘对水中生物是有害的)  1~1.5%,20~30分钟。精制盐,用粗制盐也可。

3. 孔雀石绿(malachite gree)  食用鱼禁用。  

4. 发生细菌性混合感染时需配合抗生素治疗。  

5.亚甲基蓝2ppm次日再一次能取到很好的效果。无需及时换水等药效分解水色自会变淡。3天后可以考虑适当换水。预防措施:  

⑴鱼体水霉病的预防  

   ①除去池底过多淤泥,并用200㎎/L生石灰或20㎎/L漂白粉消毒。  

   ②加强饲养管理,提高鱼体抵抗力,尽量避免鱼体受伤。 

   ③亲鱼在人工繁殖时受伤后,可在伤处涂抹10%高锰酸钾水溶液等,受伤严重时则需肌肉或腹腔注射链霉素5万~10万单位/㎏鱼。  

⑵鱼卵水霉病的预防  

   ①加强亲鱼培育,提高鱼卵受精率,选择晴朗天气进行繁殖。  

   ②鱼巢洗净后进行煮沸消毒(棕榈皮做的鱼巢),或用盐、漂白粉等药物消毒(聚草、金鱼藻等做的鱼巢)。  

   ③产卵池及孵化用具进行清洗消毒。  

   ④采用淋水孵化,可减少水霉病的发生。  

   ⑤鱼巢上黏附的鱼卵不能过多,以免压在下面的鱼卵因得不到足够氧气而窒息死亡,感染水霉后再进一步危及健康的鱼卵。

 四、 预防 

  1、鱼类:  

  鱼体受伤或越冬鱼池放养密度过高等都易引发鱼类水霉病。表现为病鱼体表形成肉眼可见的灰白色柔软棉絮状物,鱼体负担过重,游动失常,食欲减退,以致衰弱而死。  

   防治:

  (1)发病鱼池用0.04%食盐和0.04%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;

  (2)受伤亲鱼可用4%磺酒涂抹患部;

 (3)鱼卵可用4%福尔马林浸洗2-3分钟。

  (4)水族箱中水温升到30度(不适用于冷水鱼),加1%的盐(不耐盐的鱼类不加盐),第天换三分一的水 。

2、 蟹类:  

 蟹类水霉病与水质过肥、水质不清新、注水量少、蟹体受到外来机械损伤和敌害攻击有关。主要症状是病蟹身上寄生灰白色棉絮状的菌丝。  

 防治:

  (1)发病蟹池排水30厘米,并注入新水,每亩再用20公斤生石灰化水后全池泼洒;

 (2)全池泼洒20ppm福尔马林。  

 3、虾类:  

 虾类水霉病由霉菌寄生引起,主要危害幼虾。病虾开始时在尾部及其附肢基部有不透明的白色小斑点,继而扩大,严重时遍及全身而致虾死亡。  

 防治:用20ppm福尔马林每天浸浴病虾30分钟。 

4、甲鱼:  

 霉菌可在甲鱼的体表、四肢、颈部等处繁殖,严重时大量繁殖寄生在整个甲鱼体表面,对稚、幼鳖危害较大,严重时可造成鳖死亡。病鳖表现焦躁不安、负担过重、拒食,最终消瘦而死亡。  

  防治:全池泼洒2-3ppm亚甲基蓝,每隔2天1次,连续2次。